发布时间:2016-10-17 阅读量: 作者:县政协
1990年11月10日,曹治国任凤台县人武部部长。
1990年11月10曰,缪纯新任凤台县人武部政委。
1990年12月,南京军区参谋长张德江到我县检查指导民兵工作。
1991年7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来凤台抗洪抢险第一线视察灾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于永波、南京军区司令员固辉、省军区政治委员石磊等陪同。
1991年7月20日,李鹏总理专程到重灾区寿县视察途经我县,冒酷暑到凤台县看望受灾群众。
1991年7月南京军区司令员固辉来我县视察防汛准备工作。
1991年7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国总后勤部部长李九龙、南京军区政治委员史玉孝、军委办公厅副主任程建宁、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王太岚和南京军区某集团军军长陈希滔来我县看望抗洪抢险的某集团军二营指战员。
199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再次来我县视察。南京军区司令员固辉等陪同。1991年11月18日,江泽民主席在凤台县刘集乡淝北村看望群众。
1993年3月9日,曹治国任凤台县人武部政委。
1993年4月18日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在我县召开全省民兵基层建设现场会议,参加会议的领导有省委、省政府、省军区首长及全省各县区人武部领导工230人,与会人员参观了县人武部机关、县民兵训练基地、县民兵武器装备仓库、朱马店镇武装部、毛集乡武装部、桂集乡颜王村民兵营及毛集乡梁庵村民兵营。
1993年9月13日,朱传军任凤台县人武部部长。
1995年2月省军区司令员沈善文来我部检查指导民兵工作。
1997年3月27日省军区司令员沈善文来部检查工作。
1997年4月17日至19日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在凤台县召开全省民兵基层建设现场会议,参加会议的领导有省委、省政府、省军区首长及全省各县区人武部领导共2 30人,凤台县介绍了全县民兵基层建设和“以劳养武”工作经验,与会人员参观了县人武部机关、县民兵训练基地、县民兵武器装备仓库、朱马店镇武装部、毛集乡武装部、桂集乡颜王村民兵营及毛集乡梁庵村民兵营。
1997年4月19日南京军区副政委兰保景来部检查工作。
1998年2月10日省军区政治部主任马以芝来部检查工作。
1998年3月,乔云林任凤台县人武部政委。
1998年6月16日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在我县李冲乡山根店地区举行了《市6.1 5民兵军事竞技比武成果汇报大会》;副省长杨多良,省军区副司令聂庆荣观看了汇报表演。
1998年9月23日军委主席江泽民视察我县毛集镇。
1999年6月4日省军区副司令狄玉增来我县检查防汛工作。
1999年6月,李安鸣任凤台县人武部部长。
1999年6月16日省军区副司令聂庆荣来我县检查防汛工作。
1999年8月2 7日省军区司令员沈善文来我县检查指导民兵工作。
2000年4月6日省军区副政委戴长友来我部检查工作。
2000年6月8日省军区司令员仲明辉来我县检查防汛工作。
2000年6月30日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黄信生来我县检查民兵预备役工作。
2000年8月省军区司令员种明辉来我部检查指导民兵工作。
2000年8月22日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张金荣来部检查指导工作。
2000年8月2 3日南京军区司令员梁光烈来凤台指导工作。
2001年8月南京军区副政委李继松来我部检查指导民兵预备役工作。
2002年8月19日省军区张金荣主任来部检查工作。
2002年9月16日省军区王明礼副司令来部检查工作。
2002年省军区参谋长汤朝荣来我部检查指导工作。
2003年3月,程东矿任凤台县人武部部长。
2003年3月,王怀光任凤台县人武部政委。
2003年4月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曲文来我部检查指导工作。
2 003年4月14日上午省军区司令员王贺文一行在市委副书记李亚洪、市委常委段光恒、市政府副市长李忠、军分区司令员孙家玉、政委衣学领、参谋长司久水陪同下,来我县勘察淮河地形,县委书记高晓牛、县长牛向阳、县人武部部长程东矿、政委王怀光陪同。
2003年5月省军区司令员王贺文来我部检查工作。
2003年7月16日下午,南京军区政委雷鸣球中将来到我县,在南京军区参谋长徐承云、省军区司令部王贺文、政委张金荣、1 2集团军政委王健和市领导陈世礼、朱季历、殷光临、魏耀民、淮南军分区领导孙家玉、政治部主任徐庆华的陪同下,深入我县防汛抗洪救灾一线董峰湖便硖段慰问淮南军分区抗洪抢险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
2003年8月南京军区政委雷鸣球、参谋长徐承云来我县检查防汛工作。
2003年11月22日省军区副司令王明礼来部检查武器弹药转运情况;
2004年4月15日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曲文来部检查工作。
2004年9月21日省军区政委张金荣来部检查工作。
2004年3月省军区参谋长吕录庭来我县检查民兵整组点验工作。
2005年3月,张杰任凤台县人武部政委。
2005年11月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张立到我县八一林木场检查指导工作。
2005年11月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张立来我部检查理论学习和政治教育工作。
2006年3月,李群任凤台县人武部部长。
2006年4月省军区参谋长吕录庭来我部检查指导工作。
2007年5月1 4日省军区参谋长徐志平带领工作组对凤台县民兵整组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听取了部党委汇报。
2007年6月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张维平莅临我部参加民兵训练基地开工典礼。
2007年7月南京军区司令员梁光烈来我县视察防汛准备工作。
2007年7月22日,总政治部群工部办公室常主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张副主任,省军区张副政委,军分区司令员李扬,孙亚军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潘晓及市县领导魏耀明,牛向阳到凤台县境内的朱大圩堤坝看望参加抗洪抢险的官兵。
2008年2月20日,省军区副政委张立来凤台县人武部检查指导纪检工作。
2008年3月26日,省军区政委张金荣率工作组一行5人来人武部检查主题教育和安全管理情况。
2008年5月1 2日,军区司令员赵克石等一行莅临凤台县顾桥矿检查指导,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主要领导陪同。
2008年9月1 5日,南京军区原离休参谋长丁炳生、政治部副主任缪国亮,到风台县八一林木场参观指导,人武部部长李群、政委张杰和副县长乔云林陪同。
2008年11月5日,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张维平主任一行8人来凤台县八一林木场检查指导工作,军分区、县委、人武部领导陪同。
2009年3月12日,强宝林任凤台县人武部政委。
2009年,6月16日,省军区政治部主任马家利来凤台县李冲乡山根店地域观摩淮南市“6.19’’民兵实兵演练。
2010年3月25日,省军区参谋长熊安东来我部检查工作。
2010年6月2日,李树伟任凤台县人武部部长。
2010年7月13日,省军区政委文可芝一行来我部检查指导工作。
2010年8月29、30、31日,毛新宇将军到我县参加中国首届毛泽东诗词全集书法展,军分区李扬司令员和县委书记陪同。
2010年11月11日省军区向孝民副司令员来我部检查指导工作。
2011年4月22日,省军区政委文可芝视察八一林木场。
2011年6月18日,省军区副政委袁斌一行来我部调研。
2011年8月17日省军区政委宋海航来我部检查指导工作。
2011年12月1 2日省军区政委宋海航视察八一林木场,军分区政委姜宗健、县长李大松、县人武部部长李树伟陪同。
2012年3月25日省军区司令员许伟莅临我部检查指导。
2012年11月2日省军区原政治部主任王凯贵来八一林木场调研。
2012年11月16日下午省军区副政委周俊来我部检查指导年终工作。
2013年5月23日省军区司令员许伟一行来凤台县察看防汛险工阶段。
2014年2月17日省军区副司令员陈德亮来我部调研。
2014年3月6日,张仕群任凤台县人武部政委。
新办公大楼建设、搬迁
凤台县国防指挥中心建设工程,于2011年11月17日分别以书面形式向淮南市人民政府、凤台县人民政府及县发改委立项报告,2012年2月1日由城乡规划委员会通过国防指挥中心大楼设计方案,发改委[2012]26号文件批复了该项目列为县十大工程之一。工程主要由凤台县城投公司主建,安徽省晨晖建设有限公司承建,依据《安徽省军区工程建设实施办法》规定的要求,成立了国防指挥中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牛方恬任组长,人武部部长、政委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部后勤科长、助理员及聘请一名技术员全程参与监督和建设。
该项目在2012年2月20日开始招投标,3月28日开始奠基动工。在此期间,我部与凤台县城投公司及军分区首长完成了审报、论证、设计、规划、审批、招投标等一系列工作,于2012年3月13日向淮南军分区立项报告。根据省军区后营[2011]273号和皖司[2012]22号文件精神,本着多功能,节约化、部室合一,一房多用的要求,办公楼设计为五层结构,分别设置人武部军、政、后三个科室,部领导办公室、保密室、国动委主任办公室、第一政委办公室、国动委“八办”综合办公室、兵器室等,总建筑面积2453.22平方米(人武部办公用房1492.24平方米;兵器室及值班用房227.32平方米;第一书记、武委会主任办公用房和会议室接待室等365.26平方米;国动委八办、会议室及资料室368.40平方米)。主楼另设地下室一层,为人防车辆隐蔽部。
会议室安装视频会议系统,情报信息平台,是集水文气象、汛情检测、防空指挥、交通战备、经济动员、政治动员、应急维稳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指挥中心。
综合保障楼主要保障驻凤台单身县领导、人武部干部、勤务人员居住,共30套(其中县领导用房20套,本部用房10套),设施齐全,总建筑面积为3220.85平方米(餐厅和伙房559.7平方米、县领导和人武部宿舍分别为1705.85平方米和799.5平方米、乒乓球室155.8平方米)。院内设置多功能使用场地,包括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停车场,并沿院墙内侧设置环形跑道,供正常征兵送兵、整组点验、人员集结时使用。
项目合同招标价总投资2078万元。其中包括土建费用、工程装修、设备配备、绿化等。资金来源均由县财政承担,地下工程由人防办承担。
开工以来,在各级领导关心下,办公楼于2012年8月18日封顶,附属楼于2012年7月11日封顶,大楼建设稳步推进。新办公大楼和附属楼于2013年4月20日建设完工,于7月12日新老营区置换。
参加地方重大抗洪抢险,完成急难险重任务
1991年,凤台县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5月22日至7月11日出了持续强降雨达1032毫米,形成两次洪峰,分别为24.98米和25.63米。全县内河圩堤及沿淮行洪堤73条溃破63条。被水围困和淹没的村庄718个,倒
塌房屋46870间,受灾人口53万,其中重灾人口51899人,农作物受灾27万亩,113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3.55亿元。
县人武部根据县防汛指挥中心的要求,成立了4600人的抗洪突击团,动用民兵3.6万人次,车辆2000多台次,船只275次,加高加固坝堤82处,31.5公里。袋运土石方近30万方。加固险工险段63处,排除险情51处,抢救转移群众2.1万人。部长曹治国荣立二等功。被评为“抗洪抢险十大英雄”、“南京军区抗洪抢险先进代表”,受到中央军委首长接见。7月23日,抗洪民兵受到了李九龙中将等的中央军委、三总部抗洪救灾工作组及南京军区政委史玉孝中将和安徽
省军区首长的亲切慰问。1996年6月28日至7月18日,平均累计降雨382毫米,最高水位西淝河闸下24.5米,东风湖行洪,晒网滩、前后咀、窟窿山、孤山套、济河圩、李大圩等6个内河圩堤溃破。
县人武部动用民兵8000人次,出动车辆600多台次,抢救转移群众1.5万人,加固高堤坝1 5处8公里,排除险情20多处,挽回经济损失150万元。
1 O月30日,凤台及淮河流域出现大范围降雨,西淝河闸下水位22.73米,东风湖行洪堤超警戒水位2.18米,形成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冬季洪涝灾害。这次抗洪抢险中,县人武部调用民兵1.32万人次死保东风湖上行洪口,共用掉木桩2.4万根,毛竹1500根,芦苇3200个,草袋23.5万条,麻袋4万条,编织袋20万条,土方4万方,碎石150吨,黄沙12吨,塑膜2000米,编织布200米、土工布430平方米,水泥楼板230块,铅丝2吨照明线路2000米,同时又积极动员沿西淝河、架河及沿淮乡镇民兵1.1万人次参加防汛抢险和排涝中,确保了我线安全度过冬汛。
1998年6月29日至7月3日,凤台累计降雨238.8毫米,为10年一遇特大洪涝灾害。成灾面积20.5万亩,成灾人口12.5万,倒塌房屋3689问,被水围困村庄87个,7879户,3.8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县人武部动用民兵1.2万人次参加抗洪抢险,用草袋3万条,面粉袋0.2万条,塑料纺织袋110万条,木桩1万根,累计完成堤防除险加固土方10万方,转移群众1.4万人。
2000年6月16日淮南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在李冲山根店地区举行了《淮南市科技练兵成果观摩会》,我县民兵高炮分队和56式半自动步枪射击分队人员参加了演练。
2001年,风台县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3月1日至7月28日无雨天长达203天,累计降雨只有190.1毫米,较正常年少359.9毫米;特别是5、6两个月,累计降雨只有32·8毫米,为正常年份的14%。西淝河断流,全线干枯,
茨淮新河水位低于19.0毫米,成为‘‘死河”。全线68万亩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轻旱25万亩,重旱30万亩,干枯1 0万亩,因旱未种了3万亩;3万居民和1.5万头牲畜饮水出现困难。县人武部积极动员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因地制宜参加抗旱斗争,共动用民兵2.3万人次,开挖疏浚抽水引水河道168处,疏通涵洞4320个,维修机泵1200台(套),打机井1600多眼,协调县消防中队为缺水群众义务送水150多次。
2002年8月1日,我县抽调大兴集乡、丁集乡、朱马盾镇、尚塘乡、刘集乡五单位民兵5个连540余人参加了刘集乡朱大圩村彭岗段塌方抢险工作:2003年4月,全国部分城市发生非典型性肺炎疫情,县人武部根据“防非”指挥部的要求,及时组织民兵3500人次在“三界”(县界、乡界、村界)交通路口及车站码头配合其他部门设卡封锁,严防有非典症状的人进入。各乡镇抽调民兵1 00人对打工回归人员进行隔离观察4100多人。为了消除外出打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县人武部积极贯彻市防非指[2003]24号文件精神,号召动员全县236个行政村级民兵营都成立了民兵夏收夏种助耕队达4700多人。
2003年4月,全国部分城市发生非典型性肺炎疫情,县人武部根据“防非”指挥部的要求,及时组织民兵3500人次在“三界”(县界、乡界、村界)交通路口及车站码头配合其他部门设卡封锁,严防有非典症状的人进入。各乡镇抽调民兵1 00人对打工回归人员进行隔离观察41 00多A.为了消除外出打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县人武部积极贯彻市防非指[2003]24号文件精神,号召动员全县236个行政村级民兵营都成立了民兵夏收夏种助耕队达4700多人。
2003年6月28日至7月3日6天时间,凤台县境内累计降雨506毫米,淮河水位达25.61米,是建国以来最高水位。全县外洪内涝十分严重,42万亩庄稼被淹,293个村庄,9.2万群众被洪水围困,32.62万人受灾,1.75万问房屋受损,各类设施遭到历史上少有的重创,造成经济损失达5.5亿元。在这次抗洪抢险中中,凤台县人武部及时组织全县“抗洪抢险民兵团”8500名军官和3000名 “洪抢险突击队”队员,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救灾斗争。成建制动用民兵营(连)233个,共3.3万人次,发动车辆1200多台次,舟船269次,加高加固堤坝69处,21.3公里,装运土石方30多万方,加固险工险段5 7处,排除险情46处,抢救转移群众1.7万人,抢运物质和群众物品1.3万吨,为夺取抗洪斗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南京军区评为抗洪救灾先进单位。7月16日,战斗在抗洪一线的广大民兵预备役官兵受到了军区政委雷鸣球的亲切慰问。
2004年4月,县人武部根据县防治禽流感指挥部的要求,动/羽民兵400人,参加禽流感防治工作,被县委、县政府评为“防治禽流感工作先进集体”。
2005年的特大洪涝灾害中,我部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思想,把抗洪抢险作为头等大事,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积极组织发动民兵预备役人员全力以赴参加抗洪抢险救灾,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抢险救灾任务。
在这次抗洪救灾斗争,共成建制动用民兵营233个共3.3万人次,出动车辆420多台次,加高加固堤坝69处21.3公里,装运土石方30万多方,加固险工险段57处,排除险情46处,抢救转移群众1.7万人,抢运物资和群众财产1.3万吨,充分发挥了民兵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出色的完成了抗洪抢险任务。在今年抗洪抢险中,军事机关和民兵形象得到进一步提高,有7个基干民兵营和28名同志先后受到省市县表彰,我部抗洪抢险先进事迹还上报到南京军区。
2006年我县大部分地区旱情比较严重,部分乡镇水稻无法栽插,因此现阶段抗旱任务十分艰巨。为贯彻上级关于切实做好抗旱防汛工作的通知,结合我县抗旱防汛任务的实际,县人武部组织民兵按照县人武部统一部署,精确测算人力,备足了抗旱防汛物资器材,制定保障措施,认真落实抗旱救灾力量,个乡镇组织了不少于20人的抗旱防汛民兵突击队,为全县抗旱工作做了贡献。
2007年7月8日至8月10日,在淮河全流域洪灾中,组织民兵10075人(次),历时一个多月,紧急投入抢险会战5次,先后转移群众11816人,抢运粮食225吨,电器、家具12320件,搬运土石方17196立方,加固堤坝16030米,处置管涌、渗漏22处,排除重大险情9处,受到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政治委员张杰、副部长马从安在淮河流域抢险救灾中,分别担任凤台县抢险救灾任务最重的港河闸总指挥和西淝河总指挥,历时40多天,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抢险救灾任务,受到县领导的高度赞扬。后勤科长时培宏同志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
2009年初和10月中旬两次组织凤台2600余名民兵积极投身抗旱保苗行动,有效缓解了旱情。
2009年针对“4.07”顾桥镇群众集体上访,积极协助地方政府搞好维稳工作。
2011年8月26日,凤台遭遇强降雨,丁集煤矿塌陷区内陈庙、蔡庄、竹园3个发生内涝,水深达2米以上,1800名群众被洪水围困。灾情发生后,我们立即启动抗洪抢险应急预案,组织350余名民兵应急分队人员,出动10般冲锋舟迅速驰援救灾现场,经过1 0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将1800余名受困群众全部转移。晚上组织150名民兵封堵决口,经过4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使决口合拢。后期,又组织民兵帮助灾民安置点搭建帐篷,发放生活物资,担任夜间巡逻。积极开展向灾区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组织人武部干部职工向受灾群众捐款2万元。凤台民兵抗洪的先进事迹在中央七套、安徽新闻联播、安徽第一时间等媒体上播放,在社会上弓』起强烈反响,较好地发挥了民兵的地位作用。
2013年9月23日,受台风影响,辖区部分塌陷区内涝,县人武部动用民兵约900人,冲锋舟7艘,转移受灾群众近3000人;24日晚,关店乡后竹园村河堤决口,紧急转移群众8 0名;25日凌晨,关店乡幸福沟决堤,紧急调用150名民兵奋战一夜,成功将决口封堵好,通过这些行动,检验了民兵遂行任务的能力,受到当地政府及群众的好评。
县政协文史委
凤台县人武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