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09 阅读量: 作者:淮南市政协网站
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市红十字协会反映:近年来,因心脏骤停导致死亡的病例越来越多。据有关资料介绍,对室颤导致的心脏骤停进行院外3分钟内除颤,可以使患者生存率达到50%以上,而随着除颤时间延迟,复苏抢救成功率明显降低,除颤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就会降低约7%-10%。目前我市公共场所尚未配置自动体外AED(除颤仪),不利于随时应急处置。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科学规划实施。市卫健委牵头开展AED设备布点规划,做好科学测算,合理规划。按照我市人口基数和区域覆盖情况,在人员密集、流量大的场所大约需要配置800-1000台AED设备,目前每台设备大约2万元左右(集中采购还要优惠)。因财政资金紧张,可以考虑先在中小学校、火车站、汽车站、政务服务大厅试点分批安装配置AED设备。同时,倡导大型商场和饭店、旅游景点、产业园区、高校等单位配置AED设备。
二是强化培训管理。市卫健委牵头会同市红十字会,对安装配置的AED设备,落实管理、使用人员,同时加强对配备区域的街道(乡镇)、社区(村)工作人员、志愿者以及辖区群众,正确使用AED方法的普及培训,做到AED使用方法2分钟就能学会,遇有突发情况就能应知使用。制定AED设备管理办法,实施网格化管理,跟踪服务成效,让AED设备24小时处于备用状态。
三是纳入民生工程。借鉴我省淮北、宿州等市做法,将AED管理和使用纳入民生工程,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市卫健委和市红十字会做好宣传使用等工作,建立医疗急救机制,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救治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