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17 阅读量: 作者:县政协
县政协经企组 蒯明云 蒋亚鹏 徐琨
2017年4月
4月7日,县政协经企组组织经企届政协委员对我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分别到桂集镇、经济开发区部分企业,对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转型发展的思路进行实地调研、座谈讨论。
经企组政协委员调研组4月7日上午先后对我县安徽洁诺德塑胶包装有限公司、淮南国力液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安徽硖石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恒远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嘉正鞋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下午在国力液压公司会议室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邀请18家一二三产各类民营企业负责人到会,就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进行座谈,共同探讨促进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路径。现将调研座谈情况报告如下:
凤台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一、产业现状
产业构成 煤电产业仍然是凤台县工业的支柱产业,粮食食品加工、建材、机械制造、轻工鞋服是达到一定规模的传统产业,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凤台培育主导产业。2016年度工业规上企业166家,实现工业增加值95.76亿元,其中:煤电工业增加值53.81亿元,占全部增加值的74.8%;县属工业增加值24.17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25.2%。县属工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高,比2011年提高24个百分点。
2016年民营经济增加值39.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24.17亿元,占民营经济增加值的61.2%。
产业布局 凤台工业布局按照“一区二园三集聚”规划格局,合理布局工业产业体系。形成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桂集、凤凰湖二个产业园支撑,顾桥、古店、钱庙三个工业集聚区辅助的园区布局;产业布局初步完成:开发区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桂集产业园智能制造、医药食品生产包装产业,凤凰湖产业园现代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顾桥、钱庙工业集聚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古店工业集聚区节能环保产业的产业布局。
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类型 至2016年底,根据各产业规模和市场发展潜力及新兴产业培育情况分析,民营经济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增加值占民营经济增加值的61.2%,一产、三产增加值只占39.8%,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煤电工业一支独大,煤电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74.8%,目前任然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形势紧迫,任重道远。
二、民营经济优势分析
资源优势 一是具有煤电能源资源优势。现有七座煤矿、二座电厂,发展工业所需的煤、电、气、水和发展用地等资源丰富,民营经济发展要素具有相对优势。二是因采煤塌陷,每年将有近万农民失去土地,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产业优势 园区定位准确,产业布局符合凤台县情,煤电、粮食加工、轻工服装、机械加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培育的洁诺德智能包装、海锂子锂电新能电池及新材料、瑞达生物制药、瑞达电机车、沃良人、润辉生物有机肥生产及有机肥生产智能设备制造、国力液压智能食材设备和科技孵化园、恒远电子传感器及远程运维系统、三创工业机器人、安徽硖石智能科技的服务型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今年将相继投产,龙头带动作用凸显,也为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
环境优势 出台了较为完善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政府扶持奖励政策;制定了优化投资环境,保护企业利益的相关措施;建立了项目建设服务长效工作机制,专人对接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和困难,为项目建设提供一站式服务。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单一,不够合理。2016年煤电工业增加值占到全部增加值的74.8%,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工业增加值占民营经济增加值的60%以上,一产发展需提升产业效益,三产发展滞后。二是民营企业规模小。2016年底产值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66家,不到民营企业的10%,大部分企业产值规模小,亿元以上产值的仅有13家,10亿元以上产值的非煤电企业还没有。三是资金和人力资源要素制约严峻。我县大部分民营企业是靠自行积累资金来扩大再生产,企业没有或较少“有效资产”,在现在形成的转型升级的倒逼形势下,这些企业融资力不从心,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和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人力资源不足,特别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人才引进受区位和生活环境影响,很难聘到技术人才和科技人才,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县很多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鞋服企业面临“招工难”情况,专业管理人才更难招聘,高端人才严重匮乏,大部分企业基本处于家族式管理、小作坊经营,形成恶性循环。四是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低。可以讲除了引进培育的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外,目前凤台民营经济处于初级低端,属于粗放型、低效益初级加工阶段,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差、能力弱,民营经济总体上是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少量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辅的格局。
推进凤台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建议
综上所述,结合我县实际,建议通过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推进凤台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一、组织开展“经济转型升级突破年”活动
认真实施“五大五保”战略,“五大”即:“发展大产业、主攻大项目、构筑大平台、推进大招商、培育大企业”;“五保”即:强化领导保障、政策保障、要素保障、服务保障、氛围保障,营造“凝心聚力抓工业,齐心协力促转型”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好“制造业强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机遇,乘势而上,突破发展。
二、加快平台建设,强化平台拉动,加快推进民营经济的集聚。
推进产业的集群集聚,提升转型发展平台。按照“一个园区、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一个龙头”的思路,把产业规划与空间布局规划结合起来,加快推进“一区二园三集聚”的工业平台发展格局建设,充分发挥集聚区和园区两大平台的产业集聚效应,培育一批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产业企业,推动我县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强化公共服务,创新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公共服务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强化公共服务,为企业引资融资是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着力在企业注册、前置审批和项目落地建设上,优化公共服务。
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和模式,在县委、县政府层面成立凤台县招商引资管理服务中心,设工业招商引资、现代农业招商引资和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三个专业分中心,把招商引资与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园区经济有机结合,以工业园区为主要承接载体,实施有效承接;采取“以商招商、以园招商、产业招商”方式,大力开展“项目招商、资源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委托招商”活动,实施“择商引智”、“招商引税”和“招商引资”同步谋划,协同引进,注重引进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完善考核目标体系设置和考核重点等为主的考核机制。
以培育具有竞争力产业为导向,主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重点引进对产业聚集和开放型经济贡献度大、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着力抓好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业、现代服务业、特色资源开发与加工业的产业承接,特别是承接劳动密集型与高附加值产业、加工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兼顾“专、精、特、新”优势潜力项目。
四、加大财政扶持引导力度
加大财政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落实技改扶持专项资金、工业集聚区建设专项资金,并适度增加规模,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企业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发展、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新兴产业发展、品牌创建、人才引进和节能减排等项目,促进工业布局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五、理清产业发展思路,走产业“三高”发展之路
一是传统产业实现高端化。传统产业作为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必须要加快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坚持走高端高质高效之路。
二是新兴产业实现高新化。培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三是优势产业实现集群化。培育产业集群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通过实施重点产业集群带动战略、龙头企业带动战略、特色产业带动战略、区域品牌带动战略等,培植一批规模过10亿、50亿和100亿的产业集群,创造新的发展优势。
四是培育智能制造和“互联网+”产业。支持做好以下项目:洁诺德智能包装、海锂子锂电新能电池及新材料、瑞达生物制药、瑞达电机车、沃良人、润辉生物有机肥生产及有机肥生产智能设备制造、国力液压智能食材设备、恒远电子传感器及远程运维系统、三创工业机器人、安徽硖石智能系统及硬件设备制造项目。以上项目是符合智能制造重点扶持产业,也是标准的二化融合“互联网+”项目,对凤台产业升级转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应予重点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