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凤台县委员会
建言立论
我的位置: 主页 > 建言立论

凤台县民办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6-10-10 阅读量: 作者:县政协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民办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民办教育更是迎来了难得的春天。政策犹如一支强心剂,为民办教育的肌肤注入了活力,使包括我县在内的各地民办教育得以如火如荼的蓬勃发展起来。

  一、当前我县民办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在这次主席约谈日活动中,我们了解到,凤台县各类民办学校在创办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呈现出新思路、新观念、新手段、新面貌。精忠中学、古城中学和慧智小学等学校,办学方向明确,目标定位准确,办学资源雄厚,规划设计高品位、高起点,教育理念新颖,学校发展后劲很足。有的已经跨入了全县优质教育资源的行列,成为全县教育新的增长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广大群众择校的热点。民办教育已成为凤台县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止2005年9月全县民办学校已达到12 所,其中民办初中2所,在校学生5864人,民办小学4所,在校学校3167     人,民办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426人,全县民办学校教职工548人,其中专任教师386人。
  (二)重要作用
  我县民办教育随着自身的发展与壮大,为凤台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落实科教兴县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扩大教育资源总量。民办教育的发展打破了由政府包揽办学的旧体制,建立了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新体制,有效地扩大了全社会的教育投入,使教育资源总量迅速增加,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2)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首先,民办教育承担了大量的基础教育任务。其次,民办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
  (3)民办教育的发展激活了教育内部的竞争机制。民办学校用人实行公开招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内部分配实行工资与工作能力、实绩挂钩,能多能少,能增能减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学校这种运行机制 ,不但促进了学校自身的快速健康发展,客观上也把公办学校推上了竞争能力平台,为公办学校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和模式。教育体制和机制的改变,使教职工有危机感,调动积极性,教育内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有力促进了全县教育的发展。
  二、外地发展民办教育工作实践经验
  我们通过对“两县一区”的学习考察,感到他们民办教育发展迅速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的经验。
  1、领导重视,政策扶持是民办教育发展关键
  六安市裕安区在2000年出台了“关于社会力量 办学规范管理意见”,近期又制定了“关于加强民办教育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舒城县2004年出台了“关于规范社会力量办学有关工作”等等。对民办教育在土地征用、基建、税收、人才待遇、信贷、教师流动、招生及收费等方面制定了更加优惠的政策和奖励措施。政府这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的出台,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肥东县民办学校发展到101所,裕安区为97所。
  2、正确引导、依法管理是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保证
  “两县一区”在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全面贯彻国家民办教育“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在抓大力发展的同时,注意加强对民办学校的引导和管理。一是建立了主管机构主管。二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三是民办学校实行年审制度。四是开展了系列创建活动。五是对民办学校的校长或园长进行专业培训。
  3、注重质量,服务优质是民办学校发展的根基
  肥东等县区多数民办学校,在完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注意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动脑筋、下功夫,在体现特色上展特长,显身手,在提高服务质量上想办法、做文章。多数学校注重师资源共享,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教育质量,因此社会声誉高,办学效益好。有的学校实行小班制、精品化教学,受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的欢迎。有的学校聘请了外籍英语教师任教。通过学习强化英语特色教学,适应部分学生的需求。有的学校对学生开设生活、卫生保健、人际交往、心里健康、生活起居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生活能力。有的学校成立 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

  三、我县民办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1、对发展民办教育认识不高。我们认为,现在对民办教育冲击的是认识问题,亦即观念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认识问题。民办教育究竟是政府财力不足时的过渡性产物,还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民办教育对中国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究竟应该是怎样认识?由于在这些问题上认识模糊,从而导致政策左右摇摆。二是社会各界对民办教育本身的认识问题。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着对民办学校的一些偏见,比如,认为民办学校是赚钱的学校,没有公办学校好,教学质量不高。很多学生家长宁愿花几千至几万元将子女送到公办学校就读,也不愿意到民办学校读书。这些世俗观念还相当流行。
  2、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民办教育促进法》核心是促进,促进的前提是政策。政策是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生命,是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持久发展的保证。自《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我县没有出台相关政策,土地使用商品价、资金筹措没办法、民办公办不平等。
  3、管理问题。一方面是宏观管理,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宏观职能本能没有充分发挥,管理效果差。另一方面是微观管理,没有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存在着严重的家族化管理工作。
  4、师资队伍不稳定、水平偏低。
  5、档案管理与职称评定问题。
  6、几所初中“大班”问题严重。
  四、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强化认识。
  2、县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制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3、依法规范政府 职能。公正促进,公平服务,公道行政,依法监督。力争做到在:创办中支持,支持中公正,公正中服务,服务中促进,促进中规范,规范中发展。
  4、成立民办教育的协调组织。如民办教育行业协会、研究会等,发挥其桥梁作用,引导民办学校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达到依法治教的目的。
  5、教育主管部门成立专门机构,提供优质服务。解决教师流动档案托管,业务进修、职称评定、学术交流等问题。